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今年是紅嘴鷗連續(xù)30年來昆明越冬,但紅嘴鷗生活習性、遷徙路徑等許多問題仍然是謎。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日前為多只紅嘴鷗佩戴上GPS追蹤定位系統(tǒng),目前已有十多張紅嘴鷗活動軌跡圖生成,困擾研究人員和市民多年的“海鷗去哪兒”謎團有望逐步揭開。
每到冬天,成千上萬只紅嘴鷗會從外地飛來昆明,直到第二年春天離去。在此期間,它們在滇池、大觀河、翠湖等地覓食和嬉戲,成為昆明人過冬的好伙伴,同時也深受外地游客青睞。然而,由于此前只采用傳統(tǒng)手段對紅嘴鷗進行監(jiān)測,所收集的信息相對單一、滯后。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到底從哪兒來、它們的遷徙路線及在昆明的活動軌跡至今沒有完整的答案。
為此,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利用GPS追蹤定位系統(tǒng)來研究紅嘴鷗的活動路徑。自12月2日以來,首批紅嘴鷗戴上了GPS并已放飛。由于跟蹤器只有9.5克,對它們的飛行并無大礙。同時跟蹤器采用太陽能充電,可以使用一年以上。
研究人員介紹,通過近兩天的數(shù)據(jù)收集,綜合紅嘴鷗的飛行軌跡分析得知,這群小精靈中午時偏愛到昆明四周的山間午休,到了晚上七八點以后,大多在滇池外海停留,其中有的紅嘴鷗白天還喜歡進城逛一圈,但傍晚都會回到滇池。今后,研究人員將收集更多的數(shù)據(jù)信息,分析海鷗棲息點分布和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對下一步的保護措施做出研判。
據(jù)介紹,明年3月紅嘴鷗飛離昆明前,研究人員還將為它們安裝GPS追蹤定位系統(tǒng),確定其返程路線及最終棲息地,從而揭開紅嘴鷗的更多謎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