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江蘇正為長江江豚遴選遷地保護地,以作為江豚“新家”。剛剛結束考察、參加選址工程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8月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江蘇4處水域為專家們看好,或成為未來江豚“新居”。
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僅分布于中國長江中下游及其連通的湖泊中。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影響,江豚種群下降速率超13.7%,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受威脅等級從“瀕?!闭{整至“極危”。
2012年,據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對江豚種群所做調查,江豚數量約為1040頭,“時隔三年,現在數量預計不足1000頭了”,多年來追蹤研究江豚的王克雄說。
據他的觀察,長江江豚生存狀況堪憂,江豚數量逐年下降,分布范圍漸窄,分布區(qū)域片段化現象加劇。
位于長江下游入海口的江蘇段,是長江江豚的重要分布區(qū)之一,該段江豚約有40頭至50頭。為進一步推進長江江豚的保護,江蘇啟動物色長江江豚遷地保護地,目前鎮(zhèn)江金山湖、焦北灘,揚州廖家溝,揚中夾江等4處水域備選為江豚“新家”。
王克雄介紹說,江豚對居住環(huán)境比較“挑剔”,那些水域空間大,深度較深,含有天然灘涂沙岸,小型魚類資源豐富,人類活動嚴格受限的水域,才能為江豚自然捕食、生存、繁衍提供理想的生存環(huán)境,江蘇“出線”的4處備選地不同程度滿足以上條件。
他表示,目前,在湖北、湖北與湖南交界、江西、安徽等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已建、在建的長江江豚“新居”已有5處,其中湖北天鵝洲故道遷地保護區(qū)已有近50頭江豚“安家”。
王克雄說,為江豚“安家”,只是現階段最高效保護江豚的過渡性措施,最終,是為讓江豚回歸長江、湖泊真正的“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