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琥珀裹住一只蒼蠅沒啥,但您聽說過琥珀里藏著一只鳥嗎?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fā)現(xiàn)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白明副研究員、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學者共同研究。研究論文發(fā)表于國際知名地學刊物《岡瓦納研究》。
不同于尋常的化石,琥珀能為古生物提供無與倫比的保存狀態(tài),唯一的缺陷是它所能容納的包裹物大小受到嚴格限制,因此琥珀中完整的大個體脊椎動物極為罕見?!按舜危覀兠枋龅墓砒B類琥珀珀體很大,約9厘米長,容納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鳥類的頭部、頸椎、翅膀、腳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關的軟組織和皮膚結構?!闭撐牡淖髡咧唬绹迳即壸匀皇凡┪镳^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些保存下來的軟組織除了各種形態(tài)的羽毛之外,還包括了裸露的耳朵、眼瞼,以及跗骨上細節(jié)畢現(xiàn)的鱗片,這為古鳥類研究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此地的琥珀距今約9900萬年前,屬于白堊紀中期的諾曼森階。邢立達介紹:“這只小鳥體型嬌小,從吻部到尾巴末端的長度約6厘米。當時它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濕的熱帶環(huán)境中,不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針葉樹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p>
該標本是目前緬甸琥珀中最完整的古鳥類化石。
?。ㄔd于《科技日報》 2017-06-09 01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