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位于天津寶坻區(qū)京津新城潮白河畔的輕小型無人機科學試驗翱翔基地9月23日開通運行。該基地是全國第一個專門面向無人機應用和管控科學研究的專用規(guī)范化的場地?! ?/p>
翱翔基地是按照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和天津市寶坻區(qū)政府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在國家遙感中心、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空軍等部門支持下,由研究所、地方政府、企業(yè)三方共建的。場地擁有空軍專門批準的科學試驗空域,配套研發(fā)區(qū)、機庫和企業(yè)、研究機構、培訓機構入駐的翱翔街區(qū)等。
基地作為中國科學院無人機應用與管控中心的試驗基地之一,為中科院完成國家科研任務研發(fā)和測試提供技術和平臺支持。已經列入科學試驗計劃的研究包括無人機組網觀測、電子地理圍欄管控系統(tǒng)、低空航路構建關鍵技術、雷達載荷平臺一體化,復合旋變翼、平臺載荷輕量化標準化技術等試驗。
據(jù)悉,建設翱翔基地只是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和寶坻區(qū)人民政府圍繞建設無人機應用創(chuàng)新和產業(yè)化高地的合作內容之一。整個科技合作藍圖包括共同打造無人機遙感綜合驗證基地、無人機平臺研發(fā)與生產基地、無人機載荷研發(fā)與生產基地、無人機航空文化傳播基地等四個基地,無人機遙感網運營平臺、數(shù)據(jù)處理平臺、培訓平臺等三個平臺,無人機標準規(guī)范與檢測中心、無人機飛行監(jiān)管中心等兩個中心。該基地還將通過制定有關管理辦法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qū)科研、教育單位提供科研和培訓服務。
開通現(xiàn)場進行了無人機飛行表演。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鄧勇、國家遙感中心主任王琦安、寶坻區(qū)區(qū)長毛勁松、中科院地理資源所所長葛全勝、中科院地理資源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廖小罕等出席了開通儀式。
當天下午首屆無人機翱翔論壇在京津新城開幕。論壇上,中科院周成虎院士,中科院地理資源所黨委書記、副所長廖小罕,中國航空博物館原館長齊賢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萬志強,北京大學教授陳秀萬,空軍研究院研究員王劍等20名專家被聘為“京津新城無人機遙感聯(lián)合專家委員會”專家。無人機翱翔論壇作為寶坻區(qū)京津新城無人機高地建設的一部分,將每年定期舉行一次。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