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關于褐家鼠的起源及擴散問題,學術界目前仍存在爭議。記者10月2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學家利用高通量大規(guī)模測序平臺對全球多地區(qū)110個褐家鼠樣本進行測序,解析和闡明了褐家鼠的東亞南部起源及遷移問題。
褐家鼠是重要的伴人鼠類之一,除兩級冰蓋之外,幾乎遍布全球,在人類活動區(qū)域非常常見。褐家鼠也是最主要的害鼠之一,攜帶多種病毒,傳染類似鼠疫等的傳染性疾病。
大量的歷史及研究基本確定褐家鼠是起源于亞洲,但是具體起源區(qū)域及遷徙路線尚無定論。昆明動物所張亞平課題組、吳東東課題組與上海生科院李海鵬課題組,利用高通量大規(guī)模測序平臺對全球多地區(qū)110個褐家鼠樣本進行測序,解析和闡明了褐家鼠的東亞南部起源及遷移問題。
這項研究從群體遺傳學角度和計算生物學角度揭示了褐家鼠的東亞南部起源,并描繪了其從起源地往東亞北部以及歐洲/非洲/中東的兩條主要擴散路線。對其遷出時間進行的推斷顯示:褐家鼠在約173000年前從東亞南部遷往東亞北部;在約3100年前,由東亞南部往中東遷徙,緊接著在約2000年前往非洲遷徙,約1800年前遷往歐洲。這推翻了人們之前認為褐家鼠起源于東亞北部的這一假說。同時,在褐家鼠的遷徙過程中,很多與免疫系統(tǒng)相關的基因受到了快速進化。
相關工作近期發(fā)表于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