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記者11月1日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和中科院南極天文中心獲悉: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在2017觀測年度即3—9月期間,成功克服零下40攝氏度到零下80攝氏度的極寒、暴風雪等惡劣條件,在南極首次實現了無人值守條件下的越冬觀測。這意味著南極光學天文時代的正式來臨。
AST3—2工作在南極最高點冰穹A,需要通過銥星的衛(wèi)星網絡遠程控制實現整年無人值守持續(xù)工作,對極寒條件下的可靠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是對我國天文望遠鏡研制的一大挑戰(zhàn)。
據介紹,AST3—2是3臺大視場巡天望遠鏡AST3項目中的第二臺,2015年1月放置在南極的冰穹A,也是目前運行的南極獨一無二的全自動巡天觀測望遠鏡。紫金山天文臺和中科院南極天文中心牽頭的中國南極天文合作團隊,自主研發(fā)了能夠在極寒條件下持續(xù)工作的AST3—2望遠鏡的硬件系統(tǒng)以及全套軟件系統(tǒng),實現了AST3—2望遠鏡的高可靠性的遠程全自動巡天觀測。
為了高效率地利用AST3—2獲取海量的觀測數據,AST3團隊研發(fā)了其運控系統(tǒng)。相比于在基建成熟的普通天文臺址運行的望遠鏡的運控系統(tǒng),其運控系統(tǒng)研制需要面對南極低溫低壓環(huán)境、極夜期間無人值守對設備高可靠性的要求、運控系統(tǒng)功耗預算僅為200瓦特等站點條件帶來的特有困難。團隊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解決了特殊問題,研發(fā)的運控系統(tǒng)實現了望遠鏡在南極昆侖站的無人值守條件下的全自動巡天觀測。
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合作團隊還利用了正在南極運行的AST3—2對首例雙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GW170817的光學對應體開展了密集觀測;在2016年和2017年南極極夜期間,AST3—2望遠鏡對TESS衛(wèi)星計劃全年覆蓋的重點天區(qū)長達3個月的連續(xù)觀測。團隊在該目標區(qū)域內選擇了10個視場進行觀測,總計獲得了約3.2萬張圖片,共發(fā)現了100余個太陽系外行星候選體。
?。ㄔd于《人民日報》 2017-11-02 12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