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由于小胡蜂的入侵,國際上對其研究的熱度急速增加,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tài)研究組首次鑒定胡蜂性信息素,相關成果發(fā)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胡蜂是膜翅目胡蜂總科昆蟲的總稱,更多地指胡蜂科的真社會性昆蟲種類,通常具有大型巢群,小胡蜂是種群密度最高的胡蜂種類。近年來,一種源自我國沿海地區(qū)的亞種——墨胸胡蜂入侵到了歐洲地區(qū),嚴重影響了當?shù)乇就烈獯罄鄯涞陌踩梆B(yǎng)蜂業(yè)。同樣,本土分布小胡蜂,包括亞種凹紋胡蜂等,是蜜蜂的主要捕食者,嚴重影響?zhàn)B蜂業(yè)。人為的食物殘渣等垃圾是胡蜂的豐富食物源,在人類活動旺盛的地區(qū),胡蜂也容易生存,多數(shù)哺乳動物會對胡蜂的毒素過敏,因此胡蜂也經常影響人畜的安全。
小胡蜂為一年生社會昆蟲,每到秋冬季節(jié),胡蜂巢群內便分化產生雌蜂(來年的蜂王)和雄蜂。兩性成蟲間的化學通訊也決定了胡蜂的繁殖成功率。雖然研究者們關注胡蜂類的繁殖行為已經有近半個世紀,也有許多對各種胡蜂的性信息素進行鑒定的報道,但均沒有能夠成功地分離出高效的有活性的成分。
為了解小胡蜂的兩性成蟲間的化學通訊,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化學生態(tài)研究組采用了特殊的微量化學分析、有機合成、電生理活性分析、行為活性分析等方法,對凹紋胡蜂性信息素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凹紋胡蜂的性信息素來自于處女王的第6和第7腹板腺,主要成分為4-氧代辛酸(4OOA)和4-氧代癸酸(4ODA),兩個成分的質量比例約為OOA/ODA 0.8,單個蜂王的分泌量在20~200ug。雄蜂對兩個成分有明顯的電生理活性,人工合成的標準品能夠有效地引誘雄蜂。
這一結果為小胡蜂種群密度的監(jiān)測、入侵和本土有害小胡蜂種群的控制提供了一個有效方法。在科技養(yǎng)蜂中,這種信息素也可以用來捕獲、篩選優(yōu)質的雄蜂,用于食用小胡蜂育種。相關結果與前期研究的胡蜂報警信息素研究成果一起,使人們對小胡蜂的化學通訊系統(tǒng)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該研究結果也為進一步研究其嗅覺通信系統(tǒng)提供了基礎。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