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科學研究前沿,各國表現(xiàn)如何?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科睿唯安公司近日推出的《2017研究前沿熱度指數(shù)》顯示,美國領先,中國穩(wěn)居第二,英德緊隨其后。
研究前沿熱度指數(shù)是衡量研究前沿活躍程度的綜合評價指標,重點考慮了構成研究前沿的科技論文產出規(guī)模和影響力。報告利用研究前沿熱度指數(shù)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當前10大科學領域的143個研究前沿的研究活躍程度。結果顯示,美國的研究前沿熱度指數(shù)為281.1分,位居全球首位;中國以118.8分位居第二,英國、德國排名第三、第四;法國、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亞、西班牙、瑞士、荷蘭、日本等8個國家,同處第三梯隊。
報告指出,美國、中國、英國在這些前沿領域研究最為活躍。在10個領域中,中國均排在前11位,并在2個領域得分排名第一。
結合熱度指數(shù)、文獻分析和專家研判,具體到143個研究前沿中,中國表現(xiàn)卓越的研究前沿有25個,約占18%。這25個研究前沿覆蓋了8個領域,一半以上分布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以及數(shù)學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其余主要分布在農業(yè)、植物學和動物學等領域。在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等前沿主題,中國均做出了突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表現(xiàn)卓越的這25個研究前沿大致可以區(qū)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應用導向(17個),另一類型是科學導向(8個)。由此可見,在中國,經濟社會重大問題催生的研究前沿占據多數(shù)。
此外,《2017研究前沿》同步發(fā)布。根據報告,在43個新興研究前沿中,臨床醫(yī)學、生物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物理學占據了39個,這反映出這些學科領域研究前沿創(chuàng)新研發(fā)的快速發(fā)展勢頭。
?。ㄔd于《經濟日報》 2017-11-24 11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