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螢火蟲為何會發(fā)光?全世界螢火蟲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如何?其祖先什么樣?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學科組的一項最新成果,完善了亞洲螢火蟲的系統(tǒng)發(fā)育研究,并為深入揭示全世界螢火蟲的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提供了重要數據。
生物熒光是進化生物學最有趣的現象之一,主要用于警戒和求偶交流。因此,自達爾文時期甚至更早,具有生物熒光的類群就吸引著眾多生物學家。螢火蟲是最著名的陸生發(fā)光生物,其中一些屬的有限地理分布和種群稀有性,使得螢火蟲的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仍有諸多不確定性,限制了對生物熒光起源與進化這一有趣現象的探討。
昆明動物研究所董志巍和劉貴春等與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陳興等合作,利用二代基因組淺層測序,對昆明動物研究所自2002年以來收集的共計15個屬23種部分亞洲螢火蟲樣品進行了測序,獲得了它們的線粒體基因組和核糖體DNA,其中11屬22種螢火蟲的線粒體基因組和核糖體DNA均為首次報道。深入研究表明,螢火蟲的共同祖先具有成蟲生物熒光。
此項研究日前在權威期刊《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與進化》在線發(fā)表后,立即引起歐洲專家的關注,并表示愿意共享所擁有的大量標本,一起合作深入對包括螢火蟲在內的叩甲總科昆蟲進行研究。
?。ㄔd于《科技日報》 2019-09-11 05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