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輕盈但強度、韌性超過傳統(tǒng)陶瓷與合金,可承受從零下120攝氏度到零上150攝氏度的極端溫度,且“吸能”耐撞,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研制的一種綜合性能強勁的“超級材料”,在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具有應用前景,并有望替代工程塑料減少污染。
纖維素是世界上蘊藏量最豐富的天然生物質(zhì)材料,在樹木、水稻、小麥、棉花中都大量存在。少有人知的是,纖維素在微觀層面性能強大,直徑小于頭發(fā)絲萬分之一的納米纖維素,強度超過鋼鐵。但是,纖維素組成的宏觀材料卻變得“柔弱”。因此,在宏觀層面再現(xiàn)纖維素的強大性能,成為國際材料科研的重大挑戰(zhàn)。
近期,俞書宏團隊運用創(chuàng)新工藝,在國際上首次將納米纖維素加工成一種新材料。經(jīng)檢驗,其密度僅為鋼的六分之一、航空鋁合金的一半,輕盈得多,卻“更強更韌”。
據(jù)介紹,這種新材料的尺度穩(wěn)定性極高,熱膨脹系數(shù)接近陶瓷。在零下120攝氏度到零上150攝氏度范圍內(nèi),當溫度改變100攝氏度,其尺寸變化不到萬分之五。它還很“耐撞”,受到時速100公里的撞擊,能瞬時將巨大的能量吸收耗散。受穿刺沖擊時只有局部損傷,沒有形變和裂紋,明顯優(yōu)于陶瓷、塑料和鋁合金。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新材料的超強性能來自獨特的復合結構,在納米尺度下是一種三維網(wǎng)絡結構,在更大的微米級層面則是一種“層疊”結構。
日前,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進展》發(fā)表了該成果。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