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從鹽湖水、地熱鹵水及海水中高效提取鋰,是應對鋰資源短缺問題的關鍵路徑之一。傳統(tǒng)分離方法因鈉、鉀等競爭性離子與鋰在尺寸和電荷上高度相似,導致它們在分離膜中的遷移行為幾乎一致,嚴重制約了鋰的選擇性與提取效率。
近期,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高軍、楊麗君,聯(lián)合山東科技大學王博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反向提鋰”方法,實現(xiàn)了近乎完美的鋰離子選擇性截留。與傳統(tǒng)思路不同,該方法的核心在于選擇性抑制鋰離子透過,同時允許鈉、鉀等其他離子自由通過,從而在膜的一側實現(xiàn)鋰離子的高效富集。其理論基礎在于不同離子在遷移過程中所需克服的能壘存在差異:鋰離子具有較小的離子半徑與較高的電荷密度,通常表現(xiàn)出更高的遷移能壘。通過合理設計膜結構,可有效利用這一差異,調控不同離子的傳輸行為,實現(xiàn)鋰離子的精準分離。
基于上述原理,研究團隊構建了一種基于卟吩孔道結構的離子傳輸通道,實現(xiàn)了對鋰離子的近乎完全截留。該膜材料以氯化鎳與對位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為前驅體,通過溶劑熱反應結合真空輔助抽濾技術制備而成,形成金屬氫氧化物-卟吩框架結構膜(MHOPF)。在該膜中,卟吩孔道高度有序排列,可作為識別并截留鋰離子的高效通道。實驗結果表明,該膜能有效阻隔鋰離子,同時允許鈉、鉀、鈣和鎂等離子順利透過,展現(xiàn)出優(yōu)異的鋰篩選性能。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研究人員揭示了該膜選擇性運輸?shù)臋C制。框架中的卟吩腔體與鋰離子有著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得鋰離子在穿越卟吩腔體時需要克服較高的能量勢壘,導致其難以實現(xiàn)跨膜傳輸。相比之下,鉀離子和鈉離子與卟吩腔體的相互作用較弱,其穿越卟吩腔體的過程所面臨的能量勢壘較低,因此能夠順利穿越卟吩腔體,最終實現(xiàn)跨膜運輸。這種由離子與卟吩腔體相互作用能差所決定的能量勢壘,是該膜能夠實現(xiàn)選擇性反向提鋰的關鍵物理基礎。
研究團隊通過真實海水和鹽湖水體系測試,驗證了MHOPF膜的應用潛力。此外,在使用MHOPF膜進行電滲析實驗時,低電壓提升了其他競爭離子的滲透性,但仍對鋰離子實現(xiàn)截留,展示了該膜材料在鋰提取技術中的應用潛力。
相關研究成果以Metal-Hydroxide-Porphin Framework Membrane for Almost Perfectly Selective Li+ Retention為題,發(fā)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和山東省重點研發(fā)項目等的支持。

MHOPF實現(xiàn)幾乎完美選擇性的反向提鋰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